大皖新闻讯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,为了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,追寻新四军在安徽抗战的铁血征程,大皖新闻记者沿着新四军在安徽活动的重要节点,重走了新四军抗战路线。“95后”“00后”年轻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新四军在安徽抗战的艰苦历史。
2025-08-03,新四军军部从南昌迁驻岩寺。数月后,新四军军部迁至泾县云岭,开启了长期的驻军和整编训练活动,因此这里被誉为新四军的“摇篮”。1938 年春到1941年春,新四军部队在这个三面环山,一面依水,风光如画的地方从两万人发展到九万多人。近日,大皖新闻记者一行来到宣城市泾县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,聆听华中军民浴血抗战的动人故事,感受永不褪色的“铁军精神”。
泾县云岭
皖南三年:向华中敌后发展的关键时期
1938年7月至1941年1月,新四军军部驻扎在云岭,指挥华中敌后各抗日战场的新四军部队。这三年时间,是新四军向华中敌后发展的关键时期。在叶挺、项英领导下,新四军将士活跃在大江南北,英勇抗敌,创建了众多的抗日根据地。这一时期的新四军军部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,在中国革命史册上,留下了光辉的一页。新四军军部旧址便是当年新四军军部在云岭驻扎时期留下的。
从1938年初到1940年底,新四军根据中共中央深入华中敌后发展的战略方针,挺进敌后开展大江南北的抗日游击战争,先后创建了苏南、苏中、皖中、皖东、豫皖苏、皖东北、鄂豫边等游击根据地。皖南事变后,新四军军部在江苏盐城重新建立,下辖七个师和一个独立旅。在代军长陈毅和政治委员刘少奇的正确领导下,新四军由原来的十万人发展到1945年9月的31万人,与八路军并肩战斗,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。1938年至1945年新四军由1万余人发展到20余万人,对日、伪共作战2.4万余次,毙伤日、伪军近30万人,自身伤亡5万余人。 建立了地跨苏、浙、皖、豫、鄂5省的8块抗日根据地,先后收复国土25.3万余平方公里。
革命熔炉:徽派古宅中的抗战指挥中枢
新四军军部(司令部)旧址
泾县新四军军部(司令部)旧址坐落于罗里村,由开明绅士陈冠群的宅院“种墨园”和“大夫第”组成,如今这里以原物原貌为主要特点,真实再现了新四军指挥机关在泾县云岭期间战斗和生活的场景。
“种墨园”和“大夫第”
宅院由三进四十七个房间和一座花园组成,整体结构呈船型,映入眼帘的是典型的皖南明清徽派建筑风格,马头墙、天井院落、木雕窗棂,白墙黛瓦间浸润江南韵味。军长叶挺、副军长项英、参谋长张云逸、副参谋长周子昆、国际友人史沫特莱、作曲家任光夫妇等都曾在此居住、办公。
走进这座古宅,能感受到当年的艰苦岁月。叶挺军长的办公室仅十余平方米,一桌一椅,极其简朴。就在这里,他运筹帷幄,指挥部队浴血奋战,在大江南北粉碎了日寇的一系列扫荡。1939年周恩来视察时,曾在叶挺的办公室中搭临时床铺居住了20天时间。新四军组建初期,因物资匮乏,叶挺夫人李秀文还曾拿出父母养老金,变卖首饰,筹集了3600支驳壳枪支援前线。
文化抗战力量也曾在此汇聚,美国记者史沫特莱寓居种墨园二楼十个月,向世界揭露日军暴行;音乐家任光在这里创作《别了,皖南》等一系列振奋人心的抗日歌曲;新四军英勇抗战得到国际友人的普遍同情与支持。在云岭新四军军部工作过的有来自美国、加拿大、德国、新西兰、朝鲜、日本等国的朋友,这些外国友好人士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。
泾县保卫战:七千将士力克双倍强敌
在泾县云岭,还曾打赢一场振奋人心的保卫战——泾县保卫战(也称“云岭保卫战”)。泾县保卫战是1940年10月新四军在皖南抗击日军大规模“扫荡”的重要战役。1940年4月和10月,日军采取分进合击的战术,调集第15、第17、第116师团,在空中配合下,向云岭新四军军部前哨阵地父子岭、何寂湾、汀潭村进行空前规模的两次大“扫荡”,企图进犯云岭,摧毁新四军军部。
四月反“扫荡”毙伤日伪军七百余人,缴获大批军用物资。十月反“扫荡”中,叶挺军长亲自指挥,以运动战分割敌军,乘胜追击,收复泾县城,新四军七千战士依托云岭山地顽强阻击,对战两倍敌军,在激战七昼夜后,歼敌一千余人,打击日军嚣张气焰。这是新四军以少胜多战胜敌人的著名战斗,鼓舞了新四军的士气、提高了新四军的威望。战后叶挺拍摄的战利品照片,在军部大会堂公开展出,鼓舞军民士气。此役粉碎日军“扫荡”皖南企图,周恩来赞誉:“新四军是抗日的铁军!”
鱼水之情:“叶挺桥”也称“军民桥”
新四军英勇善战,抗击日寇,打出军威。同时纪律严明,秋毫无犯,赢得人民的拥戴。新四军所到之处,老百姓张灯结彩,热烈欢迎,他们从人力、物力上支援新四军。广大青年纷纷踊跃参军参战。新四军帮助当地群众耕田、插秧、抗旱、割稻,创学校、教文化、办合作社、为群众看病送药等,建立了深厚的鱼水之情,涌现出许多军爱民、民拥军的感人故事。
1939年洪灾冲毁村民木桥,叶挺军长亲自设计、官兵协力重建,百姓称颂“叶挺桥”,至今桥碑犹存。“叶挺桥”位于云岭镇罗里村村口东约500米。桥北首是叶子山,山下是叶子河。这里原有一座群众用木板搭成的小桥,但由于小桥十分简易,来往很不方便,且在雨季经常被上涨的河水冲垮。1939年4月,新四军军部副官处负责建造了一座长8米、宽2米的木质结构桥,叶挺军长在桥栏栅上亲笔书写“军民合作,抗战到底”八个大字。当地群众赞颂新四军是人民的子弟兵,也称这座桥为“军民桥”。
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是伟大民族精神的象征。据了解,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开馆以来,先后开设了多个陈列展,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参观学习。如今,它已成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、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。
大皖新闻记者 于源绮 龚润泽 江振焕 见习记者 周镕健 王浩 实习生 王侃
编辑 王翠
请输入验证码